Terence Ng
| Proses

孤獨與快樂

最近看了林夕的«原來你非不快樂»,這本書序的第一句話就很好「我很快樂,因為照相時沒徇眾要求勉強笑一個」。其實照相時笑不笑跟快不快樂並沒多大關係,徇不徇眾才是真的問題。

前幾天聽王菲的«紅豆»是對那句「孤獨的自由」很有感觸。小時候老師們總是叫我們人是群居動物,大談集體主義,但你若真正算下來,恐怕人這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孤獨的吧!每天24小時,光是睡覺就要佔去三分之一,一天又要學習上自修,成人就是加班加點的工作,又有多少時間能是真正的「群居」呢?話說回來,就是給你足夠的時間,能說上兩個小時就可以算健談的人了(而且很多時候都是車輪話),時間再多又有什麼好講的呢?所以說孤獨的自由,因為總站在人前做一副模樣真的太疲累,而且搞不好,面具戴上就拿不下來了,就像«忌日快樂»那張怪異的嬰兒臉,不止讓別人膽顫心驚,自己看了恐怕也不會好過。

要是真講起孤獨和快樂的關係,肯定會跳出什麼研究者拿出一份「科學「報告,用刻板的公式把陳詞濫調復述一番,最後還要搬出什麼科學的正確性自我陶醉一番,其實他連快樂都搞不清楚。浙大圖書館有個預約空間的功能,我去過一次,真的體驗了一次孤獨的快樂。

騎車去的路上碰了一個人,車掉了一次鏈,中間還走錯了一次路,好在人沒有大礙,車最後我也修好了,只是弄了一手機油。到那了以後,原來所謂的空間就是一個個玻璃隔間,中間留空隔音,門出入則需要刷卡,我就在那裡坐了一上午,看看Rudin的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累了就聽聽音樂,讀讀散文,肚子餓了,剛好時間到去吃午飯。

講真,就這樣只有陌生人也好,既然是陌生人,就不必擔心落上騎車不小心的名號,就不必擔心丟滿手機油的面子,就不必為人際的種種條條框框傷透神,事情反而簡單了很多。騎車沒撞過人就不懂的慢慢騎的心境,也不會明白哼著歌在下午慢慢回程看著身邊一個個人騎車超過去的悠閒。

孤獨也可以很快樂。青春不妨說是一首孤獨的歌。最近看了三聯的雜誌,有一期就是青春期的,說青春不怕迷途。不錯,就像林夕所說未知苦焉知樂,沒走過幾次孤獨的岐路,怎能明白自己該走怎樣的路,還是附和大家在股市樓盤傾注一生心血。反正不管怎樣走,都無所謂好壞,畢竟快樂幸福都靠自己的感覺。